首页 分类一 正文
红肉增加心脏病风险可能源于肠道微生物对消化的反应

 2022-08-02    154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食用红肉(如牛肉、猪肉、野牛、鹿肉)后,消化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与食用红肉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的原因。高血糖和炎症也可能导致与食用红肉相关的更高心血管风险,然而,血压和胆固醇与与食用红肉相关的更高心血管风险无关。一般食用鱼、家禽和鸡蛋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无关。

红肉增加心脏病风险可能源于肠道微生物对消化的反应 第1张

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患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其他风险因素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众所周知,改善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吃健康的食物,特别是水果和蔬菜;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获得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体重;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血糖。


波士顿塔夫斯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博士后、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孟Wang博士说:“人们对红肉摄入和健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膳食饱和脂肪和血液胆固醇水平上。”“基于我们的发现,新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针对红肉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我们找到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方法。”


此前的研究发现,某些代谢物(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副产品)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其中一种代谢物是氧化三甲胺(TMAO),或三甲胺n -氧化物,由肠道细菌产生,以消化含有大量化学物质l -肉碱的红肉。


人体血液中氧化三甲胺水平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相关。然而,TMAO和l -肉碱衍生的相关代谢物是否有助于解释红肉摄入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导致与肉类消费相关的心血管风险,仍然是未知的。


为了了解这些问题,开展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测量了血液样本中的代谢物水平。他们还研究了血糖、炎症、血压和血液胆固醇是否可能是食用红肉增加心血管风险的原因。


研究参与者包括1989年至1990年心血管健康研究(CHS)最初招募的5888名成年人中的近4000名。入选本研究的参与者在加入CHS时没有临床心血管疾病,CHS是一项针对65岁及以上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CHS追踪了来自四个社区的5888名参与者:加州萨克拉门托;黑格,马里兰州;温斯顿塞勒姆,北卡罗莱纳;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73岁,近三分之二的参与者是女性,88%的参与者自称是白人。参与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5年,在某些情况下可达26年。在随访时,评估参与者的病史、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社会人口特征(如家庭收入、教育和年龄)。


研究开始时测量了几种血液生物标志物,并在1996-1997年再次测量。冷冻保存在-80摄氏度的空腹血液样本被测试了几种与食用红肉有关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水平,包括氧化三甲胺、γ -丁基甜菜碱和克罗托甜菜碱。


此外,所有研究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和1995年至1996年期间分别回答了两份关于他们日常饮食习惯的经验证的饮食频率问卷,包括红肉、加工肉、鱼、家禽和蛋类的摄入。在第一份调查问卷中,参与者指出在过去12个月里,他们平均多久吃一次给定数量的各种食物,从“从不”到“几乎每天或每周至少五次”,根据不同食物来源的中等份量而不同。第二份调查问卷使用了过去12个月平均摄入量的10个类别,从“每月从不或少于一次”到“每天6次以上”,并定义了标准份量。

在目前的分析中,研究人员比较了食用不同数量动物源性食物(即红肉、加工肉、鱼、鸡和蛋)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他们发现,吃更多的肉,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过的肉,与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有关——每天吃1.1份肉,风险增加22%。


根据作者的说法,血液中氧化三甲胺和相关代谢物的增加可以解释大约十分之一的风险增加。他们还指出,血糖和一般炎症途径可能有助于解释红肉摄入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在红肉摄入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上,血糖和炎症似乎比与血液胆固醇或血压相关的途径更重要。鱼、家禽和鸡蛋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王说:“我们还需要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左旋肉碱和红肉中的其他物质(如血红素铁)对健康的潜在影响,而不是只关注饱和脂肪。”


这项研究有几个可能影响其结果的局限性。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意味着它不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所有风险因素,也不能证明肉类消费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调节。此外,食物消费是自我报告的,因此报告中可能出现错误。而且,由于大多数研究参与者都是美国年龄较大的白人男性和女性,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更年轻或种族更多样化的人群。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yoodor.cn/blog/94.html

=========================================

http://www.yoodor.cn/blog/ 为 “试药博客”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